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校动态  >  正文  >  信息内容
主题教育 || 西藏大学以“四个强化”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更新时间:2023-06-14    点击:


西藏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区党委决策部署,始终把主题教育作为铸魂工程、聚力工程、固本工程和民心工程,以四个强化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组织领导“强”起来。聚焦主题教育总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主题教育总体方案和若干配套实施方案,形成了“1+N”方案体系。压实校、院党委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校党委班子成员既当“学生”带头参与主题教育,又当“导师”主动指导督促基层院系主题教育,做到边学边干、以干促学。建立“包联协同”机制,组建4个包联协同工作组,实现31家处级单位包联全覆盖,做到组织领导“一盘棋统筹”、责任落实“一竿子到底”、督促检查“一张网覆盖”。建立“团队赛马”评比机制,对标主题教育六项重点举措,制定处级单位规定动作开展情况、自选动作创新情况、中心工作推进情况三类考评体系,每两周定期发布量化评分和排名结果,有效强化责任落实。

强化培根铸魂,引领思想底色“亮”起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工作、凝心铸魂。建立分层分类推进机制,抓好“4+4”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的重要回信贺信精神,选用自编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论领导干部修养、寄语教师、青年学生等专题读本,对干部、教师、学生划重点,筑牢当好干部、大先生、新青年的思想根基。建立学讲结合机制,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用好“课前思政五分钟”等思政教育渠道,推出主题教育大讲坛、小沙龙、读书角平台,领导干部带头讲52场专题党课、专家学者深入讲32场专题辅导、青年学生交流讲64场专题研讨,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进社团“五进”工作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机制,为“三联三进一交友”“民族团结‘九个一’”“红石榴籽成长园”等品牌活动赋予主题教育的新内涵,使主题教育在全体师生中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学思践悟中提升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穿透力

强化问题导向,推动破解难题“实”起来。牢固树立人民至上、师生第一的理念,坚持边学边改、边检边改。推动调查研究实起来,聚焦建设国家高原一流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等领域,围绕党的建设、思政工作、学科发展、专业优化、人才队伍等主题,精准锁定处级以上干部135项调研课题,组织领导干部和专业团队通过论证式调研、座谈访谈式调研、校外走访式调研等形式,问需一线、问计师生。推动问题整改实起来,通过调查研究,查找问题46条,制定对策措施128项,解决问题32个,重点围绕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明确了国家高原一流大学“六个战略服务”“四个关键赛道”的建设路径,形成了党建工作“141”体系、意识形态工作“31”制度体系、人才“育引用留‘111132’”发展体系等一系列长久立的好机制。推动为民服务实起来,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把信息化建设、“一站式”学生综合服务社区、毕业生就业帮扶、校园绿化、亮化、美化、硬化等作为主题教育“重实践”的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办实事211件,增强了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强化战略服务,促进攻坚成色“足”起来。主动对标“建新功”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遵循规律办教育,奋力书写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的主题教育藏大答卷。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聚焦服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加强重大支撑性引领性平台建设,申报获批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荣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聚焦服务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举办“北京大学—西藏大学医学教育论坛”。学校获得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名专家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新增2名国家级人才,1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并作发言。聚焦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举全校之力推动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组建雅江流域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议”得到区党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加快“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原生态环境与健康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主办“第四届西藏高原生态安全论坛”和“钟扬论坛”。学校“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等次。聚焦服务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启动“五期叠加阶段特征下‘平安西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重大专项研究工作,启动与尼泊尔特里布汶大学的新一轮合作协议签订工作。这些重大工作的顺利推进,得益于主题教育的思想赋能、政治赋能和实践赋能,是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谋划、深入融合的结果。